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由2个苯环通过C6-C3-C6这个碳链连接而成的,母核为2-苯基色原酮,常以游离态或糖苷形式存在。它们主要分布在水果、蔬菜、中药材等,主要类型包括黄酮(如芹菜素)、黄酮醇(如槲皮素)、二氢黄酮(如橙皮素)、异黄酮(如大豆异黄酮)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改善血脂代谢等生物活性,广泛的应用在医药、食品、畜牧等领域。
从植物样本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,通过超声波的物理效应破坏植物细胞结构,加速目标成分的溶出。通过甲醇溶解提取,离心,浓缩,定容,过滤等过程,可以将黄酮从植物中尽可能的提出来。
黄酮含有苯环,具有紫外吸收的特征,可以用液相色谱的紫外检测器或DAD检测含量。羟基(-OH)增多可提高亲水性,甲氧基(-OCH3)或长链疏水基团则增强疏水性,黄酮、黄酮醇、查耳酮)因分子间π-π作用力强,疏水性较高。二氢黄酮)因排列松散,疏水性稍弱。以槲皮素、山奈酚为例,具有疏水性的苯环结构,可用C18色谱柱来吸附。
黄酮类化合物中含有酚羟基,具有亲水性,容易和色谱柱上的固定相发生次级相互作用,从而导致峰不能正常的出来,比如拖尾或前沿峰。通过加酸,可抑制酚羟基的解离,降低它的极性,减少它和固定相的强吸附作用。常用乙腈-水或甲醇-水为流动相,添加0.1%甲酸/冰醋酸改善峰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