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是有意义的,LC-MS/GC-MS鉴定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并对它进行定量分析。
有的植物萜类化合物有特殊的香气,能驱虫,防腐保鲜。在中药材中,萜类化合物可激活免疫系统,抑制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。其中的胡萝卜素、番茄红素等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,清除自由基。部分的萜类能刺激肠胃蠕动,增进食欲,促进消化作用。另外,镇痛解热是萜类化合物的关键。
萜类化合物分为多个种类
1.单萜类化合物,它又分为无环单萜,单环单萜,双环单萜。无环单萜,比如月桂烯、罗勒烯、别罗勒烯、二氢月桂烯、香茅醇、香叶醇、橙花醇、芳樟醇、薰衣草醇、柠檬醛、香茅醛、羟基香茅醛、万寿菊酮、二氢万寿菊酮等。单环单萜,比如薄荷酮、薄荷醇、扁柏素、柠烯、松油烯、异松油烯、水芹烯、薄荷醇、松油醇、香芹醇、紫苏醇、胡薄荷醇、水芹醛、紫苏醛、薄荷酮、香芹酮等。双环单萜,比如蒎烯、松香芹醇、桃金娘烯醇、马鞭草烯醇、日菊醇、异龙脑、侧柏酮等。常见于柑橘类果皮、薄荷叶、桉树叶等挥发油中。检测方法:气相色谱(GC)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(GC-MS)等。
2.倍半萜类化合物,含有3个异戊二烯的结构。它又分为单环倍半萜,双环倍半萜,三环倍半萜。单环倍半萜,比如青蒿素。检测方法:高效液相色谱(HPLC)等。
3.二萜类化合物,比如维生素A,丹参酮,穿心莲内酯等,多分布在松树树脂等植物分泌物中。检测方法:高效液相色谱(HPLC)等
4.三萜类化合物,如人参皂苷,甘草酸,多存在中药材中。检测方法:高效液相色谱(HPLC),液相色谱串联质谱(LC-MS/MS)。
5.四萜类化合物,如胡萝卜素。检测方法:比色法,高效液相色谱(HPLC)等。
6.多萜类化合物,如紫杉醇、棉酚、甜菊苷A等。检测方法:高效液相色谱(HPLC),液相色谱质谱联用(LC-MS)等。
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气相 液相 质谱检测
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、菌类、蕨类、动物及海洋生物中。在中药材的人参、黄芪、甘草、三七、桔梗、远志、柴胡等都含有三萜皂苷。三萜类化合物含有30个碳原子,基本结构由6个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。它们常以游离或糖结合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,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。比如,
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,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。增强免疫,促进巨噬细胞和T细胞活性,调节炎症因子(TNF-α,IL-6等)。清除自由基如DPPH,提高SOD活性,降低MDA水平。利尿消肿,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等。
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别
1.链状三萜,结构中没有碳环,比如 角鲨烯。
2.四环三萜,结构中含有4个闭合环。常见的类型:羊毛脂烷型、达玛烷型、甘遂烷型、环阿屯型、葫芦烷型等。如人参皂苷Rb1、Rc、Rg1等。
3.单环三萜,结构中含有1个碳环。
4.双环三萜,结构中含有2个碳环。如榔色酸等。
5.五环三萜,结构中含有5个碳环。有4种亚型:齐墩果烷型、乌苏烷型、羽扇豆烷型、木栓烷型。比如 齐墩果酸、甘草酸、熊果酸、积雪草酸等。
6.三环三萜,结构中含有3个碳环,如龙涎香醇等。

检测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,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方法。
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: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差异进行分离,紫外(UV)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(ELSD)检测。适合检测非挥发性或热不稳定性萜类,例如黄芪皂苷、甘草酸、紫杉醇、穿心莲内酯。
质谱联用法(LC-MS/MS):HPLC分离后,通过质谱(三重四极杆)进行定性定量分析。适合检测极性较强或难挥发的萜类,例如青蒿素、柴胡皂苷、黄芪甲苷。
气质联用法(GC-MS):样品需衍生化(如硅烷化)以提高挥发性,经气相色谱分离后质谱检测。适合挥发性或半挥发性萜类,例如:薄荷醇、柠檬烯、石竹烯。
萜类化合物指标检测:齐墩果酸、熊果酸、人参皂苷Rg1、人参皂苷Rb1、苍术酮、茅术醇、β-桉叶醇、苍术素、白术内酯、白果内酯、薄荷醇、青蒿素、紫杉醇、穿心莲内酯、α-蒎烯、β-蒎烯、月桂烯、长叶烯、石竹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