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营养成分检测
水分:检测样品中的含水量,影响储存和保质期。
灰分:反映无机矿物质的总量。
粗蛋白:通过测定总氮量计算(常用凯氏定氮法)。
粗脂肪:索氏提取法。
碳水化合物:包括总糖、膳食纤维(可溶性和不可溶性)。
能量值:通过脂肪、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。
植物中一般要测的指标,营养物质成分,包括粗脂肪、粗蛋白、粗纤维、纤维素、木质素、半纤维素、总淀粉、支链淀粉、直链淀粉、还原糖、维生素、叶绿素、类胡萝卜素、总游离氨基酸、总皂苷、总多糖、胞外多糖、谷蛋白、总黄酮、总多酚、植物氮磷钾、微量元素、金属元素、花青素、可溶性糖、可溶性蛋白等。
抗氧化酶。
1.淀粉类,一般来说会测直链淀粉,支链淀粉,可溶性淀粉,总淀粉或可溶性固形物。
2.有机抽提物,如粗脂肪,酸价,过氧化值,苯醇抽提物。
3.类胡萝卜素,如β胡萝卜素,番茄红素,类胡萝卜素总量。
4.叶绿素,如叶绿素a,叶绿素b,叶绿素总量。
5.蛋白,如可溶性蛋白,粗蛋白/全氮,蛋白组分(清蛋白、球蛋白、醇蛋白、谷蛋白)。
6.糖类,如可溶性糖,还原糖,总多糖,β葡聚糖,糖组分(葡萄糖,果糖,蔗糖)。
检测方法,一般包括以下几种。
1.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,一般采用碘-碘化钾比色法。通过淀粉和碘结合后的颜色来判断支链还是直链,在特定波长下测吸光度值。
2.粗脂肪,常用索氏抽提法。
3.类胡萝卜素,可用分光光度法测总量,也可以用HPLC测单个成分的含量,如β胡萝卜素。
4.叶绿素测定的时候,剪碎植物叶片,在研钵中加入碳酸钙和石英砂,防止叶绿素被酸性物质破坏,研磨成糊状。离心,提取上清,测吸光度值。
5.可溶性蛋白测定,主要采取考马斯亮蓝、BCA、Folin-酚等方法。
6.可溶性糖测定,一般有蒽酮比色法、苯酚-硫酸法等。糖类和浓硫酸脱水后生成糠醛衍生物,在和蒽酮或苯酚反应,形成有颜色的化合物,在对应波长下测它们的吸光度。